文创学院
首页 > 安全教育 > 正文

文创学院开展“控事故·保安全·迎建党百年”安全知识讲座

作者:时间:2021-06-29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政府、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被需值·群教育教育理念,有效防范和遏制校园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文创学院联合晋江市瑞桐蓝天救援队开展“控事故、保安全、迎建党百年”安全知识主题讲座,由救援队队长杜晓航为同学们现场示范讲解如何在日常学校生活中进行急救措施。

讲座上,杜队长主要从科普知识、心肺复苏教学CPRAED急救器材介绍三方面为我们现场传授安全急救措施。

首先,杜队长为同学们科普地震时应如何正确躲避的方式。他表示,在地震来临之时要立刻保护好头部,争取第一时间离开地震区,若无法逃离地震区,应躲在坚固家具下面,保持呼吸通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震躲避方式,他现场邀请同学进行示范,直观深入地演绎让同学们更加全面了解。

心肺复苏术常用于心脏骤停。当心脏骤停发生时,人的心脏在呼吸骤停时,体内有效的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停止,意识丧失,脉搏消失,瞳孔散大。4分钟左右,人体即可进入生物学死亡期,发生不可逆的细胞死亡,特别是脑细胞受到的影响最大。心脏骤停一旦发生会有严重的后果。心肺复苏是对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人工通气、人工循环、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在发生意外的第一现场,心肺复苏对于救助患者至关重要

当同学们对心肺复苏术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杜队长又向同学们强调了“心脏骤停与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

心脏骤停是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心源性猝死,即心脏骤停导致的突然死亡。对于心脏骤停而言,抢救关键是方法正确并争分夺秒,因为呼吸、心搏骤停每延长1分钟,抢救成功率将降低7%10%。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成功率可达80%90%4分钟内的成功率下降至50%左右,6分钟后的成功率下降至4%10分钟后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即使成功也可能导致脑死亡。所以急救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

之后,杜队长现场示范心肺复苏术(CPR)。

首先,检查患者意识、心跳呼吸,判断患者需要心肺复苏后,进行CPR

胸外心脏按压:将患者置于仰卧位,避免气道堵塞,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双臂伸直,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下1/2段(两乳头连线的中间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深度约为4 厘米~5厘米(成人患者),再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左右。

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让患者的胸廓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吹完气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患者气体呼出,两次为一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

重复这一过程,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找到按压的正确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太靠上,则有可能出现肋骨骨折,如果太靠下,则对内脏不利。同时按压胸骨下陷的程度也应因人而异,不同体型的人要有所区别。

在按压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患者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甚至导致肺、胸膜及心脏损伤,从而限制了对心脏骤停患者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实施,影响了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不仅如此,杜队长还重点的讲解了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简称AED)的使用与寻找,为同学们演示了AED的工作模式,以及AED正确使用方式。

他表示,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简称AED)的推广使用,对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在配备AED设备的情况下,通常仅需要开启电源、将贴片贴至患者身上,AED便会自动分析心律,判定是否需要电击心脏。在专业医疗人员到来前,如果配备AED,则可以先进行心脏除颤,再由专业人员进行心脏复苏,双管齐下达到最佳的抢救成功率。

为了巩固现场所学知识,加强急救能力,杜队长与他的队友为同学们带来了五具模型,邀请同学上台近距离观察正确动作。

普及急救知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需要。本次安全知识讲座向老师和同学们普及了心肺复苏急救法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的使用,提高了全院师生自救互救技能与安全防范意识,为应对突发事故、构筑校园安全鉴定了基础,也培养了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感,强化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

 

版权所有@ 泉州轻工学院 Copyright @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讯地址:福建省晋江市高教东路(362200) | 电话:0595-36207778 传真0595-362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