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寒假以来,我院学子积极参与“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非遗教学、志愿服务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追寻领袖春节足迹、传承非遗民俗文化、诠释春节“福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增进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理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正值新春到来之际,我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实践团走进晋江市后洋社区,开展“写福字门贴,迎新春佳节”主题活动,为社区居民送上浓浓的新春祝福。
“这个‘福’字写得真好,贴在门上肯定很喜庆!”一位社区居民看着刚写好的“福”字,开心地说道。孩子们举起的福字,每一笔一划,都是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体验,墨水在红纸上晕染开,渐渐汇聚成新年满满的福气!
在元宵节来临之际,我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实践团再次来到晋江市后洋社区他们向孩子们讲述了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地位,并结合刺桐花灯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象征,阐释了其精巧的工艺与深厚的艺术价值。孩子们在聆听中不仅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对家乡的“海丝”底蕴有了更深的理解,眼中闪烁着对传统技艺的向往。
“这是我第一次做花灯,没想到这么有趣!”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展示着自己制作的花灯,脸上写满了成就感。在实践环节,实践队成员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制作花灯。从裁剪彩纸、扎制骨架,到绘制刺桐花纹、装饰灯面,每个步骤都凝聚着耐心与巧思。一盏盏以刺桐花、福字、海丝帆船为元素的彩灯亮起时,活动现场掌声与欢笑交织,洋溢着文化传承的温暖与自豪。
通过社区联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在培养孩子们文化底蕴与动手能力的同时,实践团成员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未来,学院将依托专业优势开展更多非遗活动,助力“海丝”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赓续千年文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