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学院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作者:时间:2013-09-27点击数:

理论教学:30学时

实践教学:34学时

学分:3

适用专业:室内设计技术

执 笔 人:许海

审 核 人:

编写时间:2013年9月

一、编写依据和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该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构成设计课程是学生完成从基础到专业学习的桥梁课程.其授课对象主要为大一、大二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面对创意系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建筑系室内设计专业。课时室内设计和广告设计专业36学时。

目前,本课程面向创意系开设,所修学分(3-3.5)学分.是创意系基础教学核心桥梁

课程.在学院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具有重要地位。由于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二维构成(平面,色彩)、三维构成(立体、想象)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熟练的表现能力,掌握严格的表现技巧,训练和提高学生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多维空间的形象创造能力。训练学生能用正确的设计观念。 和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以逐步完成从基础到设计的过渡。

本课程是构成诸多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性支撑平台之一。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等方面都作了一系列的新尝试。

    

在本课程的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定位在“构成与设计”的结合,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根据我校学生的基础和现状,加强学生基础训练的同时,要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的意识,重要的是发掘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多样性的实训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艺术创造素质。

2 在浓缩理论课时的同时整合课程内容,在教学上,为了系统深入地研究,针对不同侧重点,把有关平面的、色彩的和立体的三个知识点分别由二维构成和三维构成来进行研究,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打破构成教学固有的模式,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并着重图形的创意,造型手段的多样化,加强课题设计特色的研究。

3 将二维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三维构成(立体构成、想象、构成)有机的结合起来,改变以往三大构成各自独立的模式,使得这一设计基础课程群相互结合,融会贯通,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互通性,提高学生在学习设计基础类课程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更多的调动他们学习设计基础类课程的兴趣。

4 将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鉴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配以CAI或多媒体课件的授课方式,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内容,从课程讲授——针对性辅导——讨论、交流——课题设计——实践环节——综合讲评——课程汇报展示多个环节切入。

5 为使本课程群与后续课程更好衔接,有利于向专业课程的过渡,根据专业需求适当整合课程内容。

6 为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经过教学研究和讨论,允许任课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及先进的科学知识贯穿于各自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及时了解本课程群的相关前沿知识,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讲授、针对性辅导、师生讨论、平等互动、课题设计、实践环节、综合测评、课程汇报展示。

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任课教师自行设计课题,形成各具特色的内容与作业方式,

形成不同选择与组合倾向,在主题、内容、媒介、手法、编辑方面构成相对完整而独立的系统。针对扩招后的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并以课题设计案例切入点。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也让教师对讨论所得出的结论及时给予准确、全面的总结和评价,让学生真正从中有所收获。教学方式上,把原来框架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引导式、发射式,导师参与实验并指导创作式等,以课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为基点,向社会学、哲学、材料学、心理学、本地文化、民族文化等领域辐射,与学生一起探讨,去进行联想创造。尊重理解他们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见解和创意技能,去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每一次课程结束,使同学们都全身心的投入进来,在艺术创造的气氛里,真正地体会到成为创意设计主人的价值。

本课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整合性。在内容上整合了平面、色彩与立体的三个分门类知识,在认知上整合了观察、借鉴、分析、选择、变体、比较、重构等层面;在形式上整合了具象、抽象、意象等样式,在媒介上整合了写实表现、摄影图像、视觉记录、色彩、装饰、文字等材质,在表现上整合了描绘、变体、拼贴、肌理、平面、立体、装置等手法。

                2、试图从平面、立体、色彩三个不同的角度深入造型设计的基础研究。并综合整合三方面的内容,使本课程体系建立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研究与实践相融合。目的是培养创造力与基础创意能力,为专业的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使学生在从事设计之前学会运用基本的设计语言。

                3作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总结了国内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大量借鉴国内外现当代教育理念、课题设计方法及教学实施方法,尤其是突出课题设计的探索性意识,做到丰富性与系统性的结合,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发散性与分析性的结合等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平面构成(1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单元 平面构成概论

【知识要点】

1)设计从构成开始(平面构成与包豪斯,作为课程的平面构成)

【重点、难点】重点构成学概念

第二单元 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知识要点】

(1) 点(点的概念,点的表情,点的构成,点的设计应用)

(2) 线(线的概念,线的表情,线的构成,线的设计应用)

(3) 面(面的概念,面的表情,面的构成,面的设计应用)

(4) 点线面的转化

【重点、难点】重点设计中的三要素,难点三要素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三单元 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知识要点】

(1) 形式法则(和谐,对称,对比,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等)

(2) 想象的意义(现代绘画与现代绘画大师作品的启示)

(3) 几何图形的艺术魅力

(4) 具象图形的艺术魅力

(5) 黑与白的艺术表现(调合的黑白色调,对比的黑白色调)

【重点、难点】重点平面构成中的形式设计法则,难点具象到抽象的转化

第四单元 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知识要点】

(1) 形的概念(基本形,认识形,形体,形象,形态)

(2) 骨格(骨格的概念,骨格的表现与运用)

(3)正负形(认识正负形,平面空间中的正负形,正负形设计应用)

(4) 错视(认识错视,错视设计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设计中的形态认识,难点图底原理

第五单元 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知识要点】

(1) 重复(认识重复构成,重复构成表现,重复构成设计应用)

(2) 近似(认识近似构成,近似构成表现,近似构成设计应用)

(3) 渐变(认识渐变构成,渐变构成表现,渐变构成设计应用)

(4) 发射(认识重复构成,发射构成表现,发射构成设计应用)

(5) 特异(认识特异构成,特异构成表现,特异构成设计应用)

(6) 密集(认识密集构成,密集构成表现,密集构成设计应用)

(7) 对比(认识对比构成,对比构成表现,对比构成设计应用)

(8) 空间(认识空间构成,空间构成表现,空间构成设计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设计法则原理,难点是设计法则在实际设计中的运用

第六单元 有关平面空间中肌理构成方法训练,材料体验

【知识要点】

(1) 认识肌理

(2) 认识材料(纸,颜料等)

(3) 肌理构成表现与意义

(4) 平面肌理制作技法

(5) 肌理构成设计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和发现自然界中的各种肌理形态,构成的方法。难点对材料的心理感知和体验。

第七单元 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

【知识要点】

(1) 自然的灵感

(2) 文化与艺术的启示

(3)数码时代的构成与设计

【重点、难点】重点现代设计中的构成学的运用和发展。难点对各艺术风格的分析以及如何跨界、跨文化学习,给我们艺术设计带来灵感和启示。

二)色彩构成(12学时)

第一单元 色彩的物理理论

【知识要点】

色彩产生的原理。

色彩的表示方式。

– 孟塞尔色立体。

–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征

【知识要点】

⒈ 色彩的分类。

⒉ 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 色彩的混合。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单元色彩与心理

【知识要点】

⒈ 色彩的视知觉现象。

⒉ 色彩的情感与思维。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色彩的视知觉现象的理解。以及怎样能熟练、 正确地运用色彩表现方法表现相关联的视觉现象。

第五单元 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功能

【知识要点】

⒈ 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功能。

⒉ 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

⒊ 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色彩功能。

⒋ 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色彩功能。

⒌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理解色彩在不同类型的设计中的功能作用,准确地把握每一种设计种类中对色彩运用的要求和特点,以便于在设计中做到灵活运用。

三)立体构成(12学时)

第一单元 概述

【知识要点】

(一)理论教学内容

立体构成特性及设计理念

立体构成的基础特性

从自然走向形态设计

自然形态与仿生学

包豪斯构与理论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

自然与形态的关系 难点设计过程中的形态设计

第二单元 立体构成要素

【知识要点】

空间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

基本形态要素

色彩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 ,难点是要素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三单元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知识要点】

对比和调和

比例与尺度

节奏与韵律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难点是把原则运用到设计中变成设计语言。

第四单元 立体感觉要素

【知识要点】

量感

肌理

空间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各种自然界中的肌理,难点是发现和运用肌理在设计中的变化

第五单元 材料的分类和加工方法

【知识要点】

材料分类

力学特性

立体构成的加工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各种材料的分门别类和材料的视觉特性,难点在实训创意中

对材料的运用和加工手段。

第六单元 线材构成

【知识要点】

线的形态与感情象征

单位线材构成

硬质线材及框架

软质线材及框架

线材的构成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发现自然界中的线材,难点线材的构成方法

第七单元 面材构成

【知识要点】

面材构成的基本加工手段

面材的构成成的基础屈折练习

面材构成的结合方法

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

【重点、难点】重点是面材的应用和加工方法,难点是运用面材的形态变化以及在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的语言表现。。

第八单元 块材构成

【知识要点】

块材的特点及性质

块材的构成

【重点、难点】重点块材的形态认识和加工方法,难点是运用块材进行构成设计

第九单元 立体构成创意

【知识要点】

设计与观察

立体构成的设计中的应用图例

【重点、难点】重点是学习艺术的创意思维

难点是运用装置的艺术手法创作作品

(二)实训教学内容

1、目的和任务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各种材料加工的表

现技巧,培养对立体形态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并能亲身实

践,用心体会,在立体构成过程中获得物理、生理、心理、材料和工

艺等众多方面的经验和感受。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培养学生立体构成的能力,提高学生处理形体与空间表现的能力。

基本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三要素的性质及作用;

2、掌握基本形的构成及形式法则;

3、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4、掌握色彩混合与对比;

5、掌握色彩的调和;

6、掌握色彩构成的原则;

7、掌握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掌握造型的形式美法则及规律;

2、培养学生组织、归纳、调和色彩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

2、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主动性

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讨论

习题

课外

实训

小计

1

平面构成

6

14

20

0

2

色彩构成

6

14

20

0

3

立体构成(综合构成)

6

18

24

0

3、技能训练内容及步骤

作品以项目课题的形式,其内容与课题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主要是两部分组成;一;课题创意的理论性说明论文,二;课题项目的创意构思以及制作完成,以学生为主,导师为指导的方式,制作完成本学科作品。作品完成后通过展示的方式由5为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分。满分为5分,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其平均分数。即使该作品的得分成绩。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联系

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和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二维构成(平面,色彩)、三维构成(立体、想象)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熟练的表现能力,掌握严格的表现技巧,训练和提高学生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多维空间的形象创造能力。训练学生能用正确的设计观念。 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以逐步完成从基础到设计的过渡。

本课程是构成诸多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性支撑平台之一。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尝试。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命题创作作品。平时成绩占30% 技能训练作品占70%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马洪伟 构成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教材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视觉创达基础课 主编伊沃许密特

设计心理学 【美】唐纳德A诺曼

装置艺术

设计原理 【美】瑟尔伯林纳德

版权所有@ 泉州轻工学院 Copyright @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讯地址:福建省晋江市高教东路(362200) | 电话:0595-36207778 传真0595-36207779